家鄉(xiāng)的北瓜

2014-07-25 10:24:27 來源:臨汾新聞網

作者:趙玉山

很久以來,老家的鄉(xiāng)親們不知何故稱南瓜為北瓜,但所稱的“北瓜”,不包括表皮凹凸不平的黑色南瓜和長而大的黃南瓜,專指果型扁圓端正,果棱突出,果面平滑或有瘤,老熟時有白粉的那種地道的“中國南瓜”。

農村實行聯(lián)產承包責任制之前,生產隊的菜園里種得最多的是北瓜,因為北瓜產量高,耐貯藏,是人們的家常必備菜。每到生產隊里給各家各戶分菜時,我都要先走進菜園中的北瓜地里,欣賞那蔓子拉得足有兩三丈長,五角形的葉片大得似蓮葉,鮮艷的冠狀黃花綴在綠葉叢中,一個個碩大而飽滿的北瓜藏在藤蔓和葉間,那壯觀而美麗的場景。當小朋友們叫喊著開始分菜了,我才依依不舍地移開北瓜地,拿起背簍裝起放在地上那堆屬于自家的北瓜及其他蔬菜。幾十年過去了,現(xiàn)在回想起來,那田間翠綠而茂盛的北瓜仍能歷歷在目。

家鄉(xiāng)的北瓜吃法很多,蒸、炒、煮均可食用,但對我留下較深印象的是一種家鄉(xiāng)特有的小吃,這種小吃名叫“糊餅”,是以北瓜為原料,將北瓜用擦子擦成細條,加入適量白糖,與稀軟的面粉及雞蛋和在一起,捏成薄餅狀,經過油炸處理,一個個金黃色的香甜可口的糊餅就出鍋了。糊餅端上飯桌,是非常受孩子們歡迎的一道主食,定會一掃而光,但那時屬于商品短缺年代,白糖憑票供應,每人每年不到1斤糖;食用油靠生產隊分配,每人每年也只能分1斤多油,因此,即使生產的北瓜再多,每家每戶也很少做糊餅,只有在逢年過節(jié)或者招待客人時,大人們才會做一些糊餅,以解孩子們的嘴饞。

說起吃北瓜,還有一件難忘的事,就是有一次到生產隊里參加勞動,為了不違農時抓緊干活,隊里集體起灶做飯,派人將飯菜送到地頭,那天送來的菜是炒北瓜,離老遠就能聞到地頭飯菜桶里飄出來的北瓜香味,也許是隊里集體做飯比家里做飯用油多,也許是干活時間長了又餓又累,也許是大伙兒在一塊吃搶食的緣故,那北瓜塊吃到嘴里特別綿軟香甜,特別能幫助主食下咽,但在以后的日子里,包括現(xiàn)在炒菜用油再多,也找不回那頓吃炒北瓜菜的感覺了,記得當時那一桶炒北瓜菜被大伙兒搶了個底朝天。

家鄉(xiāng)的北瓜把秋天裝扮得碩果累累。我家分得責任田后,在不便于牲口來回耕作的一塊三角地里種植了幾分地的北瓜,麥收后趁著下雨墑情好,把北瓜籽一粒粒點進肥沃的土壤內,經過追肥、培土、澆水、綁蔓、捉蟲等一系列辛勤勞動,恰逢這年風調雨順,到了秋天收獲的季節(jié),北瓜葉子枯縮了,藤蔓上的一串串大小不等的北瓜全部裸露在田野里,一個個“喜笑顏開”,像在展示大地母親給予的豐碩成果。此時,如果把每家每戶的北瓜地集中到一起,那肯定會把北坡裝扮成一個北瓜滿地滾、腳踩無地方的田野,裝扮成一個豐收的世界。

家里產的北瓜多了,我和哥哥裝滿一平車北瓜拉到集市上去銷售,集市上的北瓜真叫多,有個頭巨大的,單個北瓜足有三十多斤,一個小孩子坐在上面還綽綽有余不少地方;有小巧玲瓏的,單個北瓜僅有拳頭那么大小,比大西紅柿大不了多少。當然大部分還是平平常常二三斤、三五斤的北瓜。要說北瓜的顏色那就更是琳瑯滿目了,有赤褐色的,有黃褐色的,有黑白花紋的,有波狀斑紋的。這天,我們拉去的北瓜雖沒有賣了幾個錢,但卻能一飽家鄉(xiāng)北瓜品種繁多的眼福,也算不虛此行了。

悠悠歲月,幾十年過去了?,F(xiàn)在家鄉(xiāng)土生土長的北瓜已不再一統(tǒng)天下了,與時俱進的外來南瓜品種也發(fā)展了起來,很可能再過一些年份,土生土長的“北瓜”叫法,也會統(tǒng)一到“南瓜”這個學名上來。

 

責任編輯:席沛釗

上一篇: 便愛晴空萬里

下一篇: 夏之韻